【其實我也傳統】
西方國家結婚時,出嫁女孩會穿婚紗;而中國人就會穿裙褂。裙褂,是中國傳統婚嫁上唯一一套的嫁衣。受西方文化影響,現在的新娘在婚宴上會穿著婚紗、晚裝,但結婚當日第一套穿的嫁衣,仍是裙褂。我也是一樣,我覺得中國人結婚一定要穿裙褂,還要求要穿整個早上。(已婚的朋友應該知道,裙褂是整天最舒服的一套衫!)
裙褂代表著母親和娘家對女兒的祝福,充滿著娘家的愛。
「褂」是指上身的對襟衣,「裙」則是下身長裙。古時的裙褂呈梯形,寬袍大袖,比較闊身,喻意「有餘有剩」;但近年款式則以收身為主。其中不少傳統的意思流傳著,如:當中的龍鳳圖案,寓意龍鳳呈祥;五隻福鼠就象徵五福臨門。又有說平腳的褂又代表無風無浪;裙具有兒女成群的象徵意義,裙腳要長到腳面。信不信,就看自己了。
裙褂種類
裙褂的種類,根據其刺綉的密度、金銀綫的質量、所用的材料和師傅的刺綉技術來區分。刺綉圖案的密度越高,便越矜貴。
- 褂皇:密度達至80%-100%;以前,出身於名門望族的新娘子都會穿着褂皇以凸顯其家勢地位。
- 掛后:又稱大五福,密度大概為60%-75%;由於我不太襯大紅色,所以揀了大五福。(正常人唔會好似我咁揀。)
- 中五福:密度為55%-70%。
- 小五福:則為50%以下,金銀龍鳳配以立體繡花。
- 潮褂,近年也多了新娘穿潮褂、旗袍褂,切記要「get媽咪奶奶approval」,不耐看及家長們未必喜歡接受。
- 鳳冠霞帔:鳳冠一直是高貴身份的象徵,以鳳凰點綴得名。鳳凰是萬鳥之王,在古代鳳冠是只有皇室的娘娘、公主或有品秩的官員家庭的女性才有資格穿戴。霞帔用於皇后、命婦禮服。明代洪武年曾有規定,不同品命婦只可用規定的霞帔圖案,不能隨便飾用。後來民間演變成婚禮服。 以下是之前在新光戲院試穿的鳳冠霞帔。
頭飾除了鳳冠,可選擇用紅色花作頭花。我連頭花也是婚禮前一天,自己到花墟揀的。
無論婚紗還是裙褂,最重要自己穿得舒服;我主張結婚都是做「自己」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留言
張貼留言